黎平县多举措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
绿网讯www.lvwang.com 黎平县聚焦解决搬迁群众能住得好、能融入等问题,多措并举谱写易地扶贫搬迁“后半篇”文章,真正将岗位送到家门口、工厂开到社区里、产业连到搬迁户、服务暖到心坎里,让易搬群众没有后顾之忧,真正变身“新市民”,融入县城的新生活。
黎平县通过技能培训就业一批、岗位推荐就业一批、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一批、引导群众自主创业一批、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硬举措,帮助群众家门创业就业。截至目前,实现县内就业9646人,并引导群众创办小作坊、小卖部、小餐馆、小电商等各类小经营场所308余家,让岗位送到易搬群众家门口。
用好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,在安置区内新建易搬后扶标准厂房,通过招引黎华猫食品有限公司、鸿吉鞋业等企业入驻,解决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。同时将社区闲置库房作为帮扶车间来重新利用,引进护车神汽车用器有限公司、黔东南凯益雄实业有限公司、依尔丹皮具有限公司、平达康鞋业有限公司等21个就业帮扶车间,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实现“楼上安居、楼下乐业”。目前,帮扶车共吸纳带动群众稳定就业932人。
先后投入易搬后扶产业发展资金2600余万元,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实施红托竹菇种植、天麻种植、食用菌种植、叠鞘石斛种植、温氏养猪和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,已实现分红177.67万元,同时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搬迁群众就业500人次,产业项目利益联结覆盖486户低收入搬迁户,实现年户均增收约8800元,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“逐步能致富”。
黎平县聚焦安置区与县城区深度融和、共同发展,持续完善公共交通线路至安置区,在安置区内部增设教育基地、医疗场所、平价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,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镇化服务。探索超市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的管理模式,提高搬迁群众主人翁地位。近年来,安置区新开公交线路3条,增设中小学、幼儿园等7所,新建卫生服务中心、卫生室等7个,开设平价超市和农贸市场等11个,经营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。今年黎平县已投入财政资金1800万元,在安置区打造集农贸市场、平价超市和帮扶车间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,极力促进搬迁群众加速融入新生活。
(伍亚、杨小燕 姚进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