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湾市人民法院“四环相扣” 共绘诉源治理“同心圆”
绿网讯www.lvwang.com 近年来,沙湾市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,坚持把能动司法、“案结事了、政通人和”、“如我在诉”的审判理念贯彻到工作始终,推行“四环相扣”举措,拓宽多元解纷“朋友圈”,让各族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感受到司法“温度”,为助力沙湾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一是司法服务“前移”,护航经济发展。推动建立“支部书记负总责,支委分工负责,党员干警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组织实施”的“党建+审判”深度融合机制。院党组书记亲自挂帅,成立以党员干警为主干的服务和保障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+N工作领导小组,针对目前辖区企业、消费市场的现状,制定《沙湾市人民法院关于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提示30条》,组织班子成员和专业法官深入辖区10余家中小企业、各大商场、超市、集市、社区(村队)调研,针对各类市场主体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,为各类主体提供“前瞻性”司法服务,增强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针对性。针对审判、执行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,适时召开联席会议,联合相关单位部门,建立健全矛盾多元调处化解机制,认真开展分析研判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
二是厚植人民情怀,满足多元需求。为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,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,在诉讼服务大厅开通涉军、老弱病残、涉企等“绿色”窗口,“一站式”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。配齐配全打印机、饮水机、老花镜、一次性纸杯、日常应急药品等各类便民服务设施,张贴立案公开材料,随案发放《执行风险告知书》《自动履行义务告知书》《申请财产保全告知书》,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。大力推行“指尖诉讼”,承办人积极引导当事人使用“新疆移动微法院”、“人民法院调解平台”“人民法院网上保全平台”等智能化平台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12306等方式联系、接待、办理各项事务,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网上立案、参与调解、网上开庭、申请执行、知悉办案情况,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智慧法院的成果。
三是打造枫桥法庭,服务基层治理。打造“一庭一品”法庭品牌,西戈壁法庭创建“多斯调解室”“旅游巡回法庭”,在鹿角湾、温泉等景区醒目位置张贴新疆移动微法院二维码,法庭干警定期深入景区为游客、商户发放《旅游法律知识须知》等宣传资料,向景区游客宣传相关法律法规,现场接受游客咨询,主动回应商户和游客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。针对西戈壁法庭所辖区域内牧民散居、草场纠纷多的实际情况,改变以前“坐堂问案”的模式,深入牧民放牧区开展巡回审判,为牧民群众提供“家门口”服务。老沙湾法庭创建“四胜”调解室,推行“诉源治理+人民调解+司法确认”,充分发挥司法确认的零成本、便捷性的优势,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、源头,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,提高解决纠纷的效力。开展村镇庭所联动联调、示范调解、指导帮带,精准发力,探索推行“提前释法、高效调解、1+审判、善意执行”的“四法”解纷模式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”,走出“枫桥式”法庭特色路。
四是强化法治宣传,提升普法质效。为回应不同群众和对象法治关切,以开展巡回审判、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“法治进校园”巡讲授课、党员干警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村队,选择公众关注度较高、社会影响较大、具有法治宣传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,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、中小、职业技术学校师生等开展“公众开放日”活动,通过以案说法、以案释法、以案普法,有力增强了群众法治意识,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明显。深化“一村一法官”工作机制,在全市15个乡镇(街道)设立“法官工作站”,250个村队、17个社区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,张贴“法官联系卡”,开展“有案办案、无案送法、带案调解”的“送法下乡”活动。2023年以来,共组织法律服务进村活动22场次,受益群众达800余人。同时开展法律咨询、类案说法、诉前调解等,有效地解决了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。
撰稿:张钰玲、朱明敏